如果談論到日式房屋,人們往往會想到有著木製地版和落地紙窗的大型和室,旁邊再接上一座庭園,一邊聽著池塘中的竹筒聚完水後、在放水時的“搭~搭~”聲的放鬆感覺,再加上用來造景的柏樹和松樹盆,可謂是寧靜且寫意。但是這種設計往往依託於廣大的用地、原木家具和地板,缺一不可,但是其實想要營造出那種和風的感覺,其實不用那麼大費周章,即便是小坪數也能實現和式風格的。為了在這個用地緊縮以及木頭逐漸昂貴的時代,還想要營造這種感覺,又希望高CP值進行大房屋改裝的話該怎麼做呢?
使用以下這些小撤步,就可以讓您在有限的空間也能創造出,從前只能大地主所能打造出來的感覺,今日這裡將介紹三種在小屋子內,也能營造和室感的方法:
使用大量木框玻璃

圖片來源 / J.P. Design 郡品室內設計
這樣可以讓人在開門、拉窗時可以不用直接感受到玻璃的冰冷觸感,同時還能有木質的平順觸感,也可以在旁加上些松柏盆栽來養眼。
運用大量木板

圖片來源 / J.P. Design 郡品室內設計
這樣不但可以讓屋內充滿了生氣,也能使成本得到控制,而使用異色木牆板也能讓整體的空間感更加獲得提升,而是否要使用木板片鋪一層地板則應慎加考量,一是保存不易,二是極度怕溼,在濕氣極重的台灣實在不是省心的選擇。
種植盆栽

圖片來源 / J.P. Design 郡品室內設計
原本傳統的日式房屋是要配備一個小庭院加上池塘的,但是我們可以藉由種植盆栽的方式來排解我們的雅興,而水池的造景部分,則可以買小魚池在供水口前置個竹筒模仿並養些鯉魚。

除了看中他本身的優勢,也應該符合自己的需求喜好,畢竟喜歡自己的房子,方覺得花錢投資是值得,須考量的點除了房屋本身,其地段是否便利也非常重要,否則偏遠地區且生活機能不便的房子雖相對便宜,卻難以脫手,且說應該連自己都不想自住吧!
盡量選擇自己生活圈的房子,沒有什麼比親生經歷與親眼見證還要真實! 相對也能對該區的市場行情或開發狀況更為了解,如果為小時候就開始居住的區域,絕對不難從附近鄰居或相關店家中了解房屋市場概況,如為職場地區,也不難從大樓主委或公司購買的價格中,去理解該區市場的漲幅狀況,因此自身的感受與人脈,亦成了主要關鍵。













醫院、公園、學校,這三者包含了育、樂、醫。或許不是你現階段必要的設施,但人總會老或生病,也有想生孩子的渴望。這三種設施越靠近你,當你察覺需要時,就會發現好家在,離家不遠。這也是未來轉售房子時,現今的家庭組成大多是3人組成。很看重附近是否有公園與學校。
記得一點,採光好不代表一定是好格局。過於曝曬的房子,會成為耗損裝潢的隱憂。所以窗戶的方向切記不要絕對正東或正西。如果是住大樓,也盡量要注意屋外動線,盡可能離電梯口與配電裝置一段距離,如果離電梯口太近,就會不斷的有電梯的噪音;而配電裝置,就會容易出現低鳴的噪音,淺眠的人容易苦不堪言。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