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泡沫化就像疫情一樣,過往有諾羅、sars到現在的新冠病毒。每到快要遺忘的時代,就會出現的名詞。什麼是經濟泡沫化呢?在自由市場裡,以錢滾錢的投機活動方式諸如:股市、炒房、基金等,一旦這些金融活動將原本的投標物,炒到一個超越本身價值的新高度後,彷彿在抓最後一隻老鼠一般,開始有人負荷不了,或者市場不再買帳。這些超越其本身體積的泡泡,就會連環爆裂,重挫經濟。加上現在全球化過於交融,一旦其中一個國家經濟體破裂,幾乎可以撼動全球。但有一個經濟市場,大家似乎渴望他破裂,那就是房市。即使台灣早在民國100年開始實施「奢侈稅」,房價卻像玉山一樣屹立不搖。今天就來解析房價有哪三個關鍵要素,才會有降價的可能性。
空屋率
依照現行的法規,只要平均用電量低於60度的住宅,則視為空屋。當持有的空屋較多的持有者,則視為該不動產作為投資行為,根據內政部統計,目前台灣符合空屋的戶數為81萬,創十年來新低。
房價漲幅變化
我們都知道房價只漲不跌的情況下,為何還要特別觀察幅度的大小呢?原因在於,他是最直觀體現是否已出現泡沫化風險的可能,例如該地區若無商圈與新的產業聚落入住,房價卻仍呈現持續成長狀態,則視為該地市值過度膨脹,當價格居高不下,只要其中一個持有者發生經濟問題,開始跌價賣出,則會出現崩盤的情況。
新屋的成交量
當屋齡未超過五年,且所有權還維持初次登記狀態下的物件。可以稱為新建餘屋,就是俗稱的待售屋。當待售屋增加過多,代表市場上需要購屋的人不多,房價容易漸漸緩跌到符合市場價值。受到疫情的影響,不少家庭從三代同堂,逐漸有了小家庭的渴望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雖然人口呈現負成長,但平均每戶人數持續下降至2.64人。小家庭與小坪數的物件成了過往想不到的景色。
近些年房價雖然持續成長,但跟全球房地產相比,漲幅合理,沒有追高的情況。2022年央行也開始升息,空屋是否要課稅也在這幾年討論熱烈,根據這三大指標,目前台灣尚未有泡沫化的情況。